
毛屎花粑粑
毛屎花(清明菜、棉花菜、鼠曲草、佛耳草、艾棉菜、清明草、水牛花、田艾)生长于田地里,通常是一大簇一大簇的,它是那种小黄花,然后叶子特别多,一根茎上只有一朵。年前年后是它的采摘期,村里的老人一般年前就去采摘了,因为他们要把毛屎花制作成毛屎花粑粑,出门务工的年轻人或者早些年出去工作的人都很喜欢吃毛屎花粑粑,可能是因为有家乡的味道。
毛屎花粑粑的制作过程很是复杂。首先需要去找寻毛屎花,足够多的才能做出一锅。采摘回家后需要再检查一遍,因为可能会混杂着杂草或者干草。然后清洗。毛屎花粑粑的材料:毛屎花、红糖水、糕面(吃米面、糯米面1:1混合)。
清洗完的毛屎花需要先切断再捣碎,因为本身是软的,很难切,切完以后放在砚坂(石磨)里捣碎,这个过程很耗时。捣碎后和糖水混在一起、加面、和面。和面也是技术活
最后是起锅放油,爷爷用的是猪油,我特意询问了一下香油和猪油的区别,爷爷说猪油更香一些。奶奶负责烧火,烧火也是需要技术,该大的时候必须大,该小的时候必须小。我平时就是打打杂,这次我爷爷让我上手做。然后人生第一次做粑粑,我习惯性拿一小点,然后慢慢加,我爷爷说一次拿多少就是多少,那句话忘了。然后就是动手做。我一般是在手里捏好放进锅里,我爷爷的意思是拿一团搓圆放锅里再按压。爷爷负责翻,先把两面烤至两面金黄。因为做的太小,数量太多,爷爷有点翻不过来,弟弟在一旁“糊了糊了”爷爷后面也摆烂了,全部铲起来,反正翻过身就行。最后洒水盖上锅盖焖一会儿,毛屎花粑粑就做好啦。
就是想吐槽一下为什么要叫毛屎花?一个吃的东西带屎多少影响它的“名誉”。就比如草莓有草莓味、荔枝有荔枝味、芒果有芒果味,难不成毛屎花粑粑有屎味?